舞劇《王羲之》。 浙歌提機車借款供 攝舞劇《王羲之》。 浙歌提供 攝
  中新網杭州3月7日電 (記者 汪恩民 見習記者 邵思翊)12月5日晚,杭州大劇院里,舞劇《王羲之》全球首演結束,演員出場謝幕。抗癌食物有哪些當主演劉福洋出現時,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伴著觀眾“劉團、劉團”的呼喊聲和經久不息的掌聲,謝幕的高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
  這是浙江歌舞劇院(下簡稱“浙歌”)舞團團長劉福洋進入浙歌3年來擔任主演及編舞的首部舞劇,也是浙歌文化體制改革3年來推出的首部舞劇。脫離體當鋪制依賴、走上自負盈虧企業路的浙歌,受到時勢所迫,打造優秀又對市場胃口的作品勢在必行。
  “一個團隊microSD光有市場,沒有作品支撐也是不行的。”浙江歌舞劇院院長董蘭興說,浙歌必須拿出作品,而且必須是精品,2013年也成為了浙歌展示佳作的“作品年”。
  中國首部書法題材新竹買房子舞劇獲稱“藝術航母”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他生前長居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其墓碑也立在浙江嵊州。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的題材極具浙江特色,這也是浙歌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作品。”董蘭興介紹。
  擔當該劇導演的是中國新時期舞蹈、中國當代舞種的先驅和奠基人之一的蘇時進。他表示,舞劇《王羲之》題材是經典題材中的經典,它在舞劇中的位置足以等同於《茶花女》在歌劇中的地位,可以一直被藝術家挖掘再創造。王羲之生活的時代是中國曆史上政治最腐敗、文人風氣最解放的時代,其中人性、政治和社會性的衝突,鑄就了人物的深刻、博大和戲劇性。
  一次又一次輕輕躍起、落下,打著綁帶、涂著膏藥,一遍又一遍地旋轉、飛躍,對每一個動作都精打細磨……酷暑停電時整整三天“桑拿房”的洗禮、150多天日日的不間斷地練習,5個多月的孕育打磨後,《王羲之》最終問世。
  幼時師從書法家衛夫人習隸書、青年袒露東床被招為太尉郗鑒女婿、中年仕途坎坷棄官研習書法創行書……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以王羲之人物心靈發展和中華書法發展二者貫穿,將其書法藝術的璀璨成就與仕途的黯淡落寞聯袂在一起,合著琴簫古樂,在大開大闔的劇情發展中,以書法語言勾勒出一代書聖的血肉形象,盡顯魏晉賢士風雅。
  作為中國首部書法題材的舞劇,《王羲之》在舞美上也處處流露書法的意境和韻味。舞臺追求了純粹的黑白,利用鏡面地膠折射人物內心的多層次,就連與之互動的視頻設計也是採用中國傳統書法的墨色和傳統繪畫語彙的留白。在成就書聖美名的“蘭亭修禊”一幕中,演員們在舞臺上瀟灑舞動,“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也在後景屏幕上不斷浮現。
  “通過寫實的舞蹈場景、視頻的大寫意,兩者互動,舞臺的正常節奏和視頻的美學節奏,讓人心理視覺空間放大、誇張、寫意。”蘇時進介紹,該劇舞蹈編排也充分借鑒了書法魅力,不同個性人物的肢体表現的編舞靈感均來自於不同的字體,而在王羲之研習書法的多個場面,都有演員在幕後用動作剪影,力圖演繹隸書、篆書、草書和行書的藝術特色。
  作為國內一線的青年舞蹈家,劉福洋舞步如行雲流水,翻、旋、轉、跳,他能時時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的無縫銜接,甚至在一幕的表演中用上十幾個技巧。使出他的“獨門舞技”,便能“旋轉”出比普通舞者多出一倍的圈數。飾演王羲之妻子的則是與他在《舞林爭霸》比賽中合作過的舞者朱潔靜,有著豐富的搭檔經驗。“他們兩人的默契在中國目前的舞臺上可以說是無人可替的。”蘇時進如是評價兩位主演。
  中國舞蹈家協會秘書長羅斌評論稱:“我看到了一個藝術航母的起航;所追求的藝術風格將會成為古典和現代間的橋梁;並定將成為未來舞劇發展的里程碑式作品。”
  觀眾們也用購票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的認可。兩天的演出門票全部售罄,上座率均超過九成,其中首日的演出更是滿座。坐在記者身邊的一位20歲左右學舞蹈的女生,她告訴記者,她是“劉團”的粉絲,正是衝著他的名號買了門票,《王羲之》出乎意料的精彩,劉福洋本人的絢麗的舞姿更是讓她傾倒。
  企業化運作“市場為王”創新市場開拓新模式
  作為浙歌的院長,董蘭興除了思考如何傳承浙江傳統文化的精髓,更要著眼於市場,創作出符合市場的作品。就《王羲之》而言,已被浙江省委宣傳部列入當年的浙江藝術精品扶持工程項目外,如何走好巡演的市場道路,賺得高票房,著實不是個輕鬆的工作。
  “舞劇很難做,也很難賣,真正有市場的很少。”杭州劇院總經理柯朝平道出了演出市場面臨的困境。如何突圍持續虧本的窘境,這是國內所有改製後的劇團需要解決的難題。
  而浙歌並非沒有經驗可循。2013年年初,浙歌推出的《富春山居圖隨想》,一登場便迎來了開門紅,全國巡演引起了全球關註,臺灣音樂界主動上門洽談合作、隨踵而至的海外商演……浙歌一時間名聲大噪,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有了《富春山居圖隨想》的珠玉在前,舞劇《王羲之》的打造,浙歌駕輕就熟。
  借《王羲之》全球首演之機,浙歌發起舉行“全國演出市場戰略合作會議”,邀請了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分黨組書記馮雙白等專家和二十多家演藝公司負責人一同為該劇把脈,促成其打磨成一部無論是藝術角度還是市場角度都絕佳的精品。
  “一定要經過劇場的意見,過去的運作有點顛倒。劇好或壞,能否被觀眾接受,劇場在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福建大劇院總經理張樹平說,浙歌將舞劇巡演工作中的末端劇場運作提前到中端,讓最懂市場的演藝老總們為其指點迷津,這打破了程式做法,開創了舞劇運作的“新模式”,也是走對市場道路的一個重要指向標。
  當晚,新加坡、四川、河南等9個院線聯盟便已與浙歌達成了意向,成為《王羲之》巡演的戰略合作單位。2014年開始,《王羲之》將赴福建、遼寧、河南、四川、貴州等地巡演共計50場。在巡演之前,它還將獻演國家大劇院。
  歷史總是在螺旋式地上升。就在5年前,尚為文化事業單位的浙歌創作了具有浙江特色的舞劇《天道——李叔同》,啟用了同樣的導演和主演。不同的是,當時的劉福洋是浙歌從中國東方歌舞團外借的。
  如今的劉福洋,已是浙歌舞蹈團的團長,兼任《王羲之》編舞與主演雙職的他,有了更大的野心。“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完美的舞劇,必須要找一個東方人適合的審美眼光。如果太過現代抽象,觀眾就無法欣賞;如果太低俗,就沒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王羲之》便是現下探索的第一步。“舞姿要精練,舞段要好看,呈現在浙江土壤上成長的王羲之,這個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藝術水準。”劉福洋說,近乎完美的舞劇誕生,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去建立表演藝術風格,只有確立了明確的風格,才有追尋的方向。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舞劇,需要時間來“成長”。浙江歌舞劇院副院長嚴聖民表示,“舞劇《王羲之》要打造成為浙江文化強省的名片和舞臺精品,仍需要時間和投入!”(完)  (原標題:《王羲之》舞出晉風華章 浙歌新模式撬動舞劇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13eivjx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